豫鄂边区贰佰圆券,是豫鄂边区建设银行1944年以后发行的纸币。从实物来看,这些后期印制的大额纸币,用料优良、图案设计考究、印刷精美,流传至今,是非常难得的收藏品。尽管该币存世并不算稀少,且《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》、《中国历代货币大系》第11卷、《湖北近代货币史稿》、《中国钱币大辞典》、《中原革命根据地货币史》等革命货币的著作均有涉及,但在该券的研究上还存在着许多有趣的问题。
首先,票面印刷图案的问题,《中国钱币大辞典》描述正面有“工厂图景”、"街道、大楼图景”,背面是“黄鹤楼图景”;《中原革命根据地货币史》则说“票面图案是阁楼小景”。从实物来看,正面图案确实描绘有“工厂、街道、大楼”,《中国钱币大辞典》提供的说法比较准确。并且,顿德化先生更进一步提出,正面“工厂”图案原型应为汉阳铁厂局部,图案中最高的建筑与汉阳铁厂3号炼铁高炉形状十分相似,均为锥形,并且为尖顶,下面有箍状如戴帽子;
汉口水塔是汉口近代消防标志性建筑物,在很长一段时期,它承担着消防给水和消防瞭望的双重任务。现位于江汉区中山大道与前进五路交汇处,1909年建成,主体6层,顶部建有塔楼。总高41.32米。占地350平方米,建筑面积2120平方米。80年代初期,水塔停止供水,现辟为“水塔高场”。该水塔可覆盖全部租界区和老汉口中心区,是武汉市最早的一座高层建筑和标志性建筑。
有趣的是,1909年同时在建的汉口水塔与汉阳铁厂3号高炉隔江相望,似乎暗合贰佰圆券上一左一右的“工厂”“大楼”图案。
背面图案为黄鹤楼应无疑义,只不过钱币上印的黄鹤楼图案原型是清代同治年间修建的,是该楼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最后一次重建,被后人称作“同治楼”。纸币上的图案即来源于当时存世的唯一一张照片。“同治楼”高三层,大气磅礴,可惜于光绪十年(1884年) 毁于大火。现在人们所熟知的黄鹤楼,为1985年落成的新黄鹤楼。
其次,从颜色来看,《中国钱币大辞典》描述正面“浅红棕色”,背面“深蓝色”;《货币史》描述正面“红褚色”,背面“蓝色”。而从《红色货币收藏图集》中这张冠字为K的贰佰圆券来看,其正面为紫色,背面为蓝绿色。可见,传世的豫鄂边区建设银行贰佰圆券存在着多种颜色的差异。
另外,现在提到的伍拾圆、壹佰圆、贰佰圆、伍佰圆、壹仟元券1944年版实际上并未在1944年发行。1945年2月豫鄂边区建设银行总行曾发出通知:“为调剂边区金融适应市场需要起见,本行特发行边币百元券,业经行署核准在案,特此通知并附上边币百元券样张二张,仰即查收赐复并转饬所属知照”。以此判断,1945年2月前,百元券尚未发行。因此提到1944年版的五种边币,或许只是目前的一种习惯或者存在讹误的说法,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撑。
我们收藏革命货币,除了对实物本身的喜爱,更应该了解其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深度。
豫鄂边区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,处于敌后的一块非常重要的根据地,她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1939年初,根据党的六届六中全会“发展华中”的精神,李先念、陈少敏等同志率部南下,与陶铸等组织的抗日武装力量汇合,组成了新四军豫鄂游击队,主要在鄂中、鄂东、豫南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斗争,后成立了以李先念为师长兼政委的新四军第五师,在十二个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和许多地方抗日武装。创建了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,成立豫鄂边区党委和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政府。逐步形成了以鄂中的山区为中心,北到河南舞阳、叶县等,南至湖北的潜江、天门、江陵、仙桃、洪湖、监利、石首、公安、湖南的南县安乡等地,西至湖北荆门、当阳、枝江、宜都、宜昌等地,东至湖北的黄冈地区及安徽,江西的部分地区在内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区。
为了贯彻落实中央1940年1月的“关于建立巩固华中抗日所根据地”的指示,边区于1941年4月在京山向家冲召开了第二次军政代表大会,在会上通过了改订田赋税收制度,创办边区建设银行等重要提案,随后成立了豫鄂边区建设银行及其分支机构,建立了印钞厂。至1945年,先后发行了伍角、壹、贰、叁、伍、拾、伍拾、壹佰、贰佰、伍佰、壹仟11种券别的纸币,为活跃根据地金融,支持华中人民抗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详细商进行交易,以保障自身权益。
企业新闻